应对气候变化事关人类共同未来。只有竭尽全力,团结一致,共同努力,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保护我们地球上唯一的家园。正在巴西贝伦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30次缔约方大会(COP30)承载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COP30)各缔约方开启“加速行动和实施十年”的共同愿望。作为此次会议的重要筹备工作,贝伦气候峰会达成了《贝伦宣言》,呼吁采取更加公正、包容的气候行动,展现了各方携手应对气候危机的决心。当前,全球气候治理正处于关键阶段,国际社会迫切需要动员力量、采取实际行动,发出建设绿色低碳世界的明确信号。所有转变都是不可逆转的。 (1) 贝伦是通往“地球之肺”亚马逊丛林的门户城市。在此举办《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会议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这提醒我们必须重新思考十年前各方达成《巴黎协定》的初衷。 2015年12月的巴黎气候变化大会是全球气候治理的重要里程碑,约200个缔约方接受了《巴黎协定》,从2020年起建立了基于国家自主贡献的国际气候变化机制,重申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确立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十年来,全球气候合作历经坎坷,从完成实施细节谈判,到198个国家同意“转型”法国前总理、COP21主席洛朗·法比尤斯表示,《巴黎协定》显着降低了全球气温上升的预期,这一积极趋势体现了国际社会协调行动的重要性。然而,理想与现实之间仍存在巨大差距。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全球水循环受到破坏,温室气体排放增加……最近的研究报告警告说,气候危机并未减弱,受谈判等因素影响,全球“减排窗口”正在迅速关闭,经济复苏缓慢,气候变化政治化进程放缓,全球气候治理的不确定性增加。德拉戈表示,虽然北半球国家已经失去了应对气候危机的热情,但南半球国家仍在不断取得进展。 (2)“谈判的时代已经结束。现在是执行、执行、再次执行的时候了。”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贝伦的集结号角警告国际社会,必须以更大的雄心和实际行动推进全球气候治理进程。 ——应对气候变化,必须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数据显示,全球近80%的贫困人口生活在易受气候灾害影响的地区,小岛国等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国家的生存面临直接威胁。发达国家对气候问题负有历史、法律和道义责任。他们应该带头减少排放和财政义务,并提供更多的财政和资金对发展中国家的技术支持。 “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必须得到充分尊重”、“全球绿色转型应该缩小而不是扩大南北差距”。 “富裕国家尤其需要采取更快、更有效的行动。”贝伦气候峰会上的这些声音反映了内部社区对实现实质性公平和确保气候正义的机会的共同期望。 ——绿色化、低碳化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时代潮流。气候危机与贫困密切相关的现实要求我们着眼各国人民长远共同福祉,统筹改善民生和气候治理,协调好环境保护、经济发展、创造就业、消除贫困等多重目标。当前全球绿色发展需求巨大,需要开放合作的国际环境。各国应加强绿色技术和产业国际合作,通过创新合作,进一步提高清洁能源技术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巴黎协定》是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基本法律依据。各方要秉持法治精神,兑现承诺,共同推动低碳发展。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是采取行动。让我们采取具体措施。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是贝伦会议的中心主题。 《巴黎协定》的 100 多个缔约方提出了新的国家气候行动计划和承诺。中国提出的2035年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历史性地扩大到包括所有温室气体。巴西承诺到2035年减少温室气体净排放。五年水平将减少59%至67%,到2030年实现零非法林业。欧盟及其成员国提议到2035年实现比1990年标准减排66.25%至72.5%,并将筹集3000亿欧元支持全球向清洁能源转型。小岛国等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国家也在积极提出新的国家贡献计划。通过我们国家自主的贡献、我们的雄心和加快步伐,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各国人民免受日益严重的气候灾害的影响,并通过更强有力的气候行动获得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在探索独立多样的能源转型模式和气候融资解决方案方面发挥主导作用。重大成就2030年国家自主贡献得到落实,风能、太阳能总装机容量和森林蓄积量目标提前实现。印度宣布已达到其装机容量的50%来自非化石能源,比原计划提前5年。 34个热带森林国家联合发起“永恒森林基金”,覆盖发展中国家近90%的热带森林。卢拉表示,加强拉丁美洲和非洲贫困地区可再生能源开发合作不仅可以解决气候危机,还可以创造就业机会和经济效益。应对气候变化事关人类共同未来。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合作都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3)从巴黎到中国贝伦。金和一直是全球经济的热心活动家和关键参与者的发展。我已经做出了贡献。新发布的《中国迈向最大限度碳中和的行动》白皮书显示,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公布五年来,中国构建了全球最系统、最全面的碳减排政策体系,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形成了全球规模最大、最全面的新能源体系。这一产业链约占全球新增绿地面积的四分之一,成为全球能源强度下降最快的国家之一……中国沿着“两座山”理念,走出了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现代化新道路,为世界解决“发展与保护”困境提供了新范例。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长西蒙·斯蒂尔表示:“中国拥有中国将坚持多边主义,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与共建国家一道将“一带一路”打造成绿色通道。已与43个发展中国家签署55份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谅解备忘录,为南方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中国公司承建的舒巴赫太阳能电站为数千户沙特家庭提供清洁电力。中国照亮津巴布韦农村地区 中国“100%电动”公交车上路 拉美国家标志着全球清洁出行革命的开始正如贝伦会议开幕式上与会嘉宾所指出的那样,贝伦是亚马逊河的入海口,由众多支流汇合而成。贝伦会议的成果必须取决于国际社会河流的汇合,只有齐心协力、团结协作,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保护我们唯一的家园——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