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次跨越山海的对话,不仅是山东省与世界的年度承诺,还以“投资山东,共赢未来”作为注脚,向世界发出明确信号:在日益不确定的国际环境中,山东省正在稳步崛起,描绘出与跨国公司合作共赢的新图景。
发展的确定性是山东最坚实的基础。
山东省作为人口大省、经济大省,多方式推动高质量发展。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重生,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形成了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医疗健康等多元化产业结构,为跨国公司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稳定的投资回报预期。无论是拓展业务范围的大型跨国公司,还是寻求产业落地点的新兴科技公司,山东省雄厚的经济基础和明确的发展方向都提供了充足的信心和保障,使山东成为深耕中国市场的首选。 “十四五”以来,共有236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946个。基于这种力量的信任使得超越短期快乐的追求成为可能ns并合作实现长期共生。
明确的信念,是更广阔的山东精神。
山东省始终以实际行动践行开放理念,从连续八年在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举办跨国企业对话,到定期运营青岛跨国企业领袖峰会、儒商大会等重要平台。从自贸试验区、上海合作示范区等国家级开放平台能力提升,到“一带一路”朋友圈不断扩大……山东开放不是口号,而是制度性开放的不断深化。以上合组织示范区为例,它是基于“一带一路”倡议的国际合作新典范。中欧班列共4954列开行rm,覆盖上合组织23个国家的54个城市。 “班列+跨境电商”、“班列+冷链”等新模式,让山东机电、农产品走向世界成为可能,也为引进中亚能源、欧洲技术提供了可能。今年前三季度,山东省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增长9.2%,占比64.2%。山东省港口对非洲、中东和中亚的出口增长超过20%。新兴市场成为增长动力,开放的确定性转化为合作的实实在在的成果。
产业确定性是山东最强劲的推动力。
从“工业大省”到“智能制造强省”,山东省正在经历重大产业转型。工信部正在推动g 全国22家优秀智能工厂、5657家晨星工厂。今年上半年,人工智能产业产值突破650亿元,增速超过40%。这一数据的背景是山东省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快速崛起,国际竞争力持续提升、产业生态圈吸引力不断提升。会上,青岛、淄博、烟台、济宁、威海、滨州六市轮流推介“产业地图”,详细介绍了山东“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布局”的完整生态系统。特别是,本次对话首次将“产业生态合作”作为中心主题。此次协议不仅彰显了山东省从“工业大部”转型为“大工业部”的雄心和实力。打造“智能制造强省”的同时,也向世界发出了山东开放开放、欢迎世界跨国企业参与产业生态系统共建共享的明确信号。
创新的确定性是山东省最活跃的动力。
目前,山东省已经形成了从大学科研院所的基础研究到企业主导的技术研究,充满活力的创新生态系统。从集聚科创园区到优化整个创新生态系统……我们不仅为跨国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和发展灵感,还支持从技术研发到盈利转化的流程。我们还提供全周期支持。此次,我们将举办“人工智能+制造”专题圆桌会议。美敦力分享人工智能实践,提升产品质量玛丽·凯尔、IBM探讨打破“数据孤岛”之路、魏桥集团展示传统纺织行业智能化转型……这些对话的背后,“创新产业链”的动力巨大,推动山东省与跨国企业的合作向共建创新生态、共同完善产业链等更深层次领域发展。
大家必胜的把握,是山东最诚挚的邀请。
共赢是跨国公司坚定选择山东的“终极密码”。在产业合作上,山东以利用外资和引进先进技术为重点,注重与跨国企业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发展。借助这种共赢模式,跨国公司在山东的发展路径日益拓展。此次签约的25个项目还包括设计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传统产业智能化现代化等“新生产力”领域。有贸易合作的“快速短期”实施,也有研发中心和地区总部的“长期部署”。所有这些项目都体现了双赢的目标。本次对话嘉宾名单充分体现了国际工商界对山东省市场潜力和产业生态优势的高度认可。这也意味着山东省与跨国公司的合作正在从“投资热土”1.0版转向“绿色共建”2.0版。
虽然黄浦江潮水最终会流入大海,但山东省的承诺已经兑现。从“诚信山东”到“伟大伙伴”,从“投资点”到“产业生态”,山东的历史《国民》解读了中国高水平开放的深层逻辑: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开放重塑封闭、共赢思维取代零和博弈。这种信念,既充满了山东省特有的高质量发展标准,也充满了与世界共享机遇的诚意。 “投资山东,共赢未来”是座右铭。这不仅是对跨国企业来东省的诚挚邀请,也是山东省对未来发展的坚定决心,让一段关于未来的伟大故事在齐鲁缓缓展开。
文/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