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过10年的精心构思,峰会乌镇已经远远超越了“会议平台”的单一属性,成为全球数字化的“思想源泉”。治理。从2015年首次提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到这次系统总结10年实践成果的理论研讨会,乌镇始终走在全球数字治理的前列。十年来,互联网从“工具适配”走向“生态重构”,从“技术驱动”走向“价值驱动”。乌镇峰会始终以应对数字空间“扎营”和“碎片化”风险为理念。在一些国家筑起数字壁垒、引入“小院高墙”之际,乌镇峰会倡导的“开放合作”犹如一股清新空气。通过“刘小龙乌镇对话”打通企业间的技术壁垒,在电子商务专委会的支持下搭建全球营商环境的合作平台,利用“数字化人才”的培训这种“共商、共建、共享”的治理逻辑,是对“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最佳诠释,也让乌镇成为全球数字治理“中国方案”的生动注脚。
人工智能的“丰富而多才多艺”的本质,使本次峰会成为观察数字技术全球伦理的“翅膀”。随着嵌入式智能、6G技术等前沿成果的涌现,人工智能如何行善的问题变得越来越紧迫。与 2022 年相比,2024 年人工智能风险事件将增加 20 倍以上,这一事实证实了快速技术热潮背后的治理担忧。乌镇峰会的回应不是简单地限制技术的速度,而是寻求发展与监管并重的平衡。通过“互联网之光”展览,我们不仅展示人工智能在医药、制造等领域的综合价值,还通过人工智能治理论坛讨论“技术措施”和“道德标准”的全球协议。它不仅发布了《全球人工智能标准发展报告》,提供了制度框架,也为“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树立了实践标杆。这种“治理创新、创新治理”的理念打破了“技术进步逻辑上必然涉及不可控风险”的迷思,让人工智能成为服务人类共同福祉的真正“数字助手”,而不是分裂世界的“技术鸿沟”。
更值得注意的是,乌镇峰会正在通过“多元参与”激活全球数字治理的“毛细血管”。来自约120个国家和地区的青少年将报名参加全球青年领袖计划,来自34个国家的400多项科技成果将角逐先进科学技术奖,该奖项汇聚了文化遗产数字化领域的专家。该委员会致力于“网络文明互鉴”。乌镇峰会不再是少数精英的“圆桌会议”,而是来自世界各地的各类演员参加的“数字嘉年华”。这种参与意识的背后,是“综合效益”概念的详尽引入。这将为非洲年轻人提供学习数字技能的机会,为中小型科技公司提供展示创新成果的平台,帮助发展中国家。他们将能够在建设数字基础设施方面拥有更多发言权。正如江南水乡的“水网”滋养万物,乌镇峰会搭建的“数字网”也将连接万物让数字红利超越地域、种族、贫富界限,真正实现“不让任何人掉队”的数字文明愿景。
回望10年的里程碑,乌镇峰会的重要性已超越单一会议。它是数字时代的“文明驿站”,实现东方古老智慧与现代科技的对话。它是全球协作的“桥梁”,让开放包容的数字理念打破壁垒、凝聚共识。当影子船和无人机在乌镇的上空舞动,古老的石桥和5G基站一起勾勒出城市的轮廓时,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座高峰,而是一个开放拥抱世界、负责任引领未来的古老文明的活生生实践。
未来,随着数字技术更加深入地融入人类生活,数字技术的使命乌镇峰会将更加深刻。但只要“命运共同体”理念不变,“开放合作”方向不变,这个水乡就将不断为世界数字治理注入“中国智慧”,数字文明之光将照亮人类共同未来。
(文/AI漫画:陆静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