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再次踏上长征,将走向何方?

10月19日,300余名青年代表抵达延安市吴起县,参加新时代第二次“再走长征”青年游行,“走进吴起,走向胜利”的鲜红色标语闪烁在他们眼前。九十年前,在同样的秋日里,一支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团队,相信着光明,在南方甘肃的寒风中跋涉,在北方陕西的霜雪中扎根。站在陕西北部的大山里,回首望去,目光明亮,团队已经在这片土地上刻下了一座精神丰碑。第二届新时代青年徒步活动“重走长征”开始了。 “长征是宣言”:这句话让我们相信并表明,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主力别无选择,只能改变战略并进行长征。在此期间,他穿越了11个州,翻越了18座山峰,跨越了24条河流,徒步穿越了干旱的草原,翻越了雪山。此次行程大约为 25,000 英里。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终于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毛泽东率领红一军团、红十五军团组成联军。长征期间,红军战士打了600多次战斗,攻克了700多个县城。红军损失营级以上干部430余人,击溃国民党数百个团。红军长征在陕西取得胜利后,毛泽东主席指出,“长征以我的胜利和敌人的失败而结束”。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座不朽丰碑,是中华民族的英雄史诗,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成就。不仅加强了伟大的党和伟大的人民军队,也培育了伟大的长征精神。这是长征给我们留下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今年是中央红军长征胜利90周年。第二届新时代“重走长征”青年徒步活动于10月19日至21日在延安举行。这项活动就像一把钥匙,默默地打开了历史与现实对话的通道。陕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向树平说:“我们开展延安新时代青年行、长征等活动,组织红色说书大赛,举办‘一流’文物展览。‘长征是播种者’:在陕西这个北方省份播下奋斗的种子、奋发图强,是对历史的回顾。”历经90年风风雨雨,长征精神早已深入人心融入了陕北的土壤。新时代,陕北人民正在坚强传承伟大党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他们奋力在这片土地上走好新时代的长征,取得了历史性的功绩。第五天,徒步团成员徒步穿越延安市甘泉县。李桥: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经过的地方。青年代表们在稻浪淹没的稻田中亲身体验了“旱田变稻田”的农业模式,亲眼目睹了“稻田千斤稻、百斤蟹,双丰收”的丰硕成果。 2019年,绝对贫困将彻底告别延安。 2024年,延安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4867元和17705元。当 h 的成员一行人放眼吴起县境内的群山,植被铺展如无尽的锦缎,风过之处,森林起伏如风波,色彩斑斓。站在山脊上眺望远方,山谷里长满了绿色植物,田野和山脊与色彩斑斓的森林相映成趣,偶尔有鸟儿在林间飞翔。延安市号称“溪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用25年时间退耕还林,把昔日的“黄土高地”变成了“陕北江南”。徒步团成员瞻仰塔山等革命遗址。陕西省正在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陕西地区)以“一条线、三线、十二片区、多点”为基础的发展战略格局,实施形成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展品离子系统。陕西省管理保护区、专题展示区、文化旅游综合区和传统利用区科学划定,形成点、线、面一体化的保护格局。从旱田改田的农业模式,到黄土坡地的蝴蝶式生态改造,再到红根的系统化保护,青年代表们高度透过King,让所谓的“播种者”明白,历史从来不只是一个故事,而是精神之火实际上让燎原之火不断燃烧,让他们创造了改变世界的机会,围绕着徒步活动“长征是宣传队”——青年 人们可以获得向上的力量。当长征斗争的成果挂在枝头时,另一个重要的使命就是充当照亮青少年心灵的灯塔,让更多的人感受历史、牢牢定住历史。进步的方向。伴随着秋雨的泥土,青年们在延安市甘泉县阁老村前的山上爬、走、爬、冲锋……1935年11月上旬,毛泽东率领红一军和红十五军在这座山上联合行军。穿越历史长河,新纪元向90年前在这里游行的年轻人致以最深切的哀悼。这时,你们不仅是徒步者,更是精神的继承者。红色大秀《延安延安》的剧场里传来抽泣声。演出结束后,不少青年代表久久不愿离开。他们停下来思考、交流感受、拍照。这种情感共鸣,就是长征精神穿越时空的力量。 11月5日 1935年11月,在一场特大的暴风雪中,毛泽东面对300多名红军战士,发表了著名的“雪”。站在雪故事遗址前,西安外国语大学青年代表徐伯伦感慨万千:“重温长征,是了解这个时代历史的第一步。 “作为一名外语生,我想用自己的专业技能,用世界语言讲述中国故事。”新时代的年轻人在雪史现场上同一主题的思想政治课。仓本革命。西安邮电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的学生朱俊卓先生表示,面对当前的挑战,新时代的年轻人需要用“信仰”来克服 用“奋斗”拒绝“欺凌”心态,把“小我”融入“大我”,这一代人需要一步步走上实现伟大中国梦的新长征之路。文艺复兴时期中华民族。年轻人再次踏上长征,将走向何方?这些发自肺腑的声音已经给出了一些答案。队员们齐声合唱《让我们为国歌唱》。他们是这样看到的:今年夏天,吴起县城广场被淹。它又恢复了往日的辉煌。不畏一切艰难险阻,进行各种祭祀的人们,随着鼓点节奏翩翩起舞,挥舞彩扇,舞起扬子。塔山脚下、延河河畔,“延安凌红围巾表演团”的“小批评家”用稚嫩而坚定的声音讲述着“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的故事。起点中文网客户端互动“云长征” 在迷你手机答疑节目中,年轻网友了解长征历史、传承长征精神,并争相第一时间答疑。此次徒步活动在学院礼堂圆满结束延安革命纪念馆里,奏响了《歌颂祖国》的歌曲:“唱响热爱的祖国,让我们从此富强起来。”我们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我们的前途一片光明……”青年代表们背起行囊,以延安为新的“起点”,踏上了新的“长征”。那么再次踏上长征的年轻人又要做什么呢?更完整的答案将隐藏在他们新的“长征”的路上。起点中文网记者 刘王 何童 审稿人:宋阳 石宝军 李卓然 编辑:胡乐乐

发表回复